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踊跃建言献策。文化和旅游领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文艺类话题引发众多网民讨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纷纷提出真知灼见,主要涉及“艺考”“美术”“歌剧”“景区”“戏曲”等。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3月8日12时至3月10日12时,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点传播量约250.39万条,其中客户端(约97万条)和微博(约47万条)成为两会热点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在监测期内,文艺领域的声音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关于“艺术类院校招考要了解考生的从艺初心”的建议热度最高,信息量约为3.04万,体现舆论对培育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充满期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关于“中国画专业招考不能完全参照西画考法”的声音信息量约为2.89万,反映舆论对中国画保护、传承与弘扬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关于“歌剧、音乐剧并非‘殿堂’专属”的声音,信息量约为1.23万,凸显舆论对艺术应走进人民大众的强烈认同。
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监测期内,网民参与两会文旅话题讨论的热情居高不下,互动声量高达5.52亿。其中,相关阅读量为5.46亿、转发量为41.23万、评论数为112.11万、点赞数为434.57万。“两会文旅声音”成为舆论焦点,充分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从两会文化和旅游相关热词来看,“艺术”(16.9万次)、“中国”(13.9万次)、“保护”(9.1万次)、“弘扬”(6.6万次)、“打造”(6.2万次)位列前五名。同时,“特色”“自信”“出游”等词的热度也颇高,折射出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旅游业复苏回暖的期盼。
从热点传播总量上看,监测期内,相关传播量约3.04万条。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互动声量达576.99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572.79万、转发数为1.3万、评论数为1万、点赞数为1.9万。从网民态度上看,49.21%的网民表示赞同,认为有一些考生的从艺“初心”是“出大名,挣大钱”,这助长了浮躁风气,衍生出不少问题,因此艺术类院校招考应了解考生的从艺初心,筛选出线%的网民呼吁艺考生应脚踏实地,别被娱乐圈的造梦光环所迷惑。22.42%的网民表示,文艺工作者应始终坚定文艺初心,贡献文艺力量,以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热点传播总量上看,监测期内,相关传播量约2.89万条。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互动声量达339.25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335.38万、转发数为1.26万、评论数为8806、点赞数为1.73万。从网民态度上看,39.11%的网民认为,中国画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特质与审美意韵,若中国画专业招考完全参照西画考法,将不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36.73%的网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中国画的艺术精粹,成为中国画的艺术创造者、爱好者及拥护者。24.16%的网民期待中国画在世界舞台绽放新的光彩。
从热点传播总量上看,监测期内,相关传播量约2.23万条。从网民互动情况来看,互动声量达215.96万。其中,相关阅读数为211.55万、转发数为1.42万、评论数为7161、点赞数为2.28万。从网民态度上看,52.23%的网民认为歌剧、音乐剧等艺术来源于生活,应“走进群众,服务人民”,才能永葆生机活力。27.15%的网民表示,让歌剧、音乐剧大众化,仍需要更专业化的艺术知识普及。20.62%的网民期待音乐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音乐作品。
此外,在舆论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发声“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拿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不少网民赞同,网民认为文化的交流不仅仅在于奖项上,中国的文学创作不能一味迎合西方的评选标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建议推进“艺术+科技”深度融合,引发网民点赞,认为数字化科技有利于增强艺术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关于“让儿童戏剧走进景区和文博场馆”的声音,引发网民对文旅融合赋能“诗和远方”的热切期待。